我想變得更好,卻老是拖延?談談自我期待與行動力的拉扯
「明明很想變得更好,卻總是做不到。」
是不是也曾這樣對自己生氣:
- 「又滑手機滑到凌晨,報告還是沒寫。」
- 「明天一定要早起念書!……然後又睡到中午。」
- 「我真的很沒用,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。」
在你以為自己只是「懶」的背後,其實藏著更多你沒說出口的「壓力」、「害怕」和「自我懷疑」。
- 拖延不等於懶惰,很多時候是「自我防衛」
你不是不想完成事情,而是你太在意做得好不好。
📌 當你說「我等等再做」,可能其實是在想——
「如果我現在做了,但結果不夠好怎麼辦?」
這種來自內心的「完美主義」或「自我懷疑」,會讓你卡在起點,一直不敢啟動。
- 自我期待 vs 行動力:拉扯的真相
你可能對自己說過:
- 「我要變瘦、變強、變好,才有價值。」
- 「我不可以失敗,不然就是浪費時間。」
這樣的自我期待雖然很有「動力感」,但其實會讓你一直陷在「不夠好 → 拖延 → 自責 → 更不想動」的惡性循環裡。
👉真正穩定的行動力,不是來自對自己的鞭打,而是來自對自己的理解與接納。
- 三個步驟,幫你從拖延走向行動
📌 縮小目標,不要一次要做完所有事
與其說「我要把整份報告寫完」,不如說「我今天先打三行字就好」。
做得少沒關係,啟動才是關鍵。
📌 檢查你是不是太想「一次就很完美」
如果你老是在開頭卡住,可能是因為你太在意成果。
先允許自己「寫得爛一點」、「亂一點」,才能慢慢修好。
📌 練習對自己說:「我正在做,而不是還沒做到」
這個觀點會讓你更有前進的動力,而不是一直批評自己的不足。
💬 給你的小提醒:
你不是沒有行動力,只是你背著太重的「期待包袱」。
你值得用更溫柔的方式,陪自己前進。
每一小步,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