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你真的了解自己嗎?用 3 個方法重新靠近內在的聲音

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感覺?

明明朋友都說我很開朗,可我有時候卻覺得很空虛。

好像一直在配合別人,卻說不上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看到別人都很有目標,只有自己還在原地打轉。

別急著否定自己,這些感覺,可能是你「太久沒和自己對話」的結果。


  1. 自我探索,不是哲學,而是生活

所謂「認識自己」,不是要你去讀心理學論文,而是每天留一點空間,觀察自己到底怎麼想、怎麼感覺、為什麼這樣反應。

認識自己,不是為了變成更完美的人,而是更接納當下的自己,知道如何陪自己走下去。

  1. 從這 3 個練習開始,聽見內心的聲音

📌 練習 1:寫下「今天讓我有感的三件事」

每天花 5 分鐘寫下:

  • 一件讓你開心的事(再小也可以)
  • 一件讓你生氣或不舒服的事
  • 一件你想做卻沒做的事

👉這能幫你找到觸動你情緒的源頭,也可能意外發現自己其實在意的事情和想像不同。

📌 練習 2: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

在一張紙上寫下最近幾天出現過的情緒(例:煩、爽、累、心動、生氣、失望…)
然後畫個圓圈包住每個情緒,連連看:什麼情緒常一起出現?是被誰、在哪裡、什麼事引起?

👉這不是要你「控制」情緒,而是理解情緒背後的訊號——情緒常常是你的靈魂在說話。

📌 練習 3:問自己「如果沒人批評我,我會怎麼選?」

這是最接近「真正的我」的一題。當我們不用討好別人、不怕被笑,你會怎麼做選擇?
是轉系?去學跳舞?勇敢告白?還是休息一段時間?

👉你不一定馬上能實踐這個選項,但光是知道它的存在,就是一種靠近自己的開始。

🌱 給你的小提醒:
「找自己」不是一次就完成的任務,而是一輩子的練習。
你每一次願意慢下來,傾聽心裡的聲音,都是在幫未來的自己、鋪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