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室友像家人又不是家人?一起生活該怎麼相處不爆炸

進入五專生活,許多人第一次離開家、搬進宿舍,開始和室友一起生活。一開始或許覺得新鮮,每天都有人陪你聊天、追劇、吃消夜,但沒過多久就會發現——室友不是家人,卻又得像家人一樣朝夕相處,這真的不簡單。


  • 為什麼室友相處這麼容易摩擦?

生活習慣不同、作息不同、個性不同、衛生標準不同,哪怕只是「冷氣要開幾度」、「可不可以帶人回來過夜」,都可能變成一場「冷戰前奏曲」。

很多時候爭執不是來自大事,而是那些「累積已久的小不爽」。不講,好像怕尷尬;講了,又怕對方生氣。久而久之,整間房就變成一個充滿無聲壓力的戰場。

  • 想要不爆炸,有幾件事你可以練習:
  1. 界線比感情更重要

就算感情再好,也要有基本界線。例如:能不能亂動對方的東西?能不能用別人的吹風機?可不可以半夜講電話?不清楚的規則,就容易踩雷。

與其等到吵架再來補救,不如一開始就溝通清楚彼此的底線。訂好規則不是不近人情,是讓關係可以長久的開始。

  1. 不把所有不爽都「忍下來」

有些人害怕衝突,選擇「算了」,但忍久了會變成「一次爆炸」。與其情緒壓到最後一次發火,不如在一開始就選擇平靜說出自己的感受:

「我知道你可能沒注意,但你昨天用完廁所沒有清理,我有點困擾,下次可以注意一下嗎?」

用「我感到……」而不是「你為什麼……」,這樣比較不會讓對方覺得被攻擊。

  1. 不是每個人都要變成好朋友

室友可以是朋友,但不一定非得變成好朋友。相敬如賓、有禮貌地相處,比硬要當「閨蜜」、「麻吉」來得健康。一起生活的目標不是要「培養感情」,而是讓彼此都過得舒服。

  • 最後提醒你:

你不是小題大作,也不是太敏感。能夠發現不適、想要調整,就是成熟的一部分。室友不是完美的,但你們都值得一個彼此尊重的空間。

你可以為自己爭取界線,也可以為這段關係練習表達。這不只是室友相處,也是邁向獨立生活的第一堂課。

🛏️ 給你的小提醒:
與人一起生活,不只是分享空間,更是一次學會與差異共處的機會。願你住得舒服,也活得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