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【幸福感怎麼來?——正向心理學的啟示】

  幸福感是每個人都追求的目標,然而它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外部條件,如財富或成功。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認為,幸福感的關鍵在於我們內心的態度與生活方式。這門學科由心理學家馬丁·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提出,旨在研究如何增進人類的積極情感和心理健康,幫助我們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。

什麼是正向心理學?

  正向心理學關注人類的優勢、幸福感和心理健康,與傳統心理學不同,它並非只研究心理疾病,更多關注如何提升生活質量。這門學科強調,幸福不僅是短期的快樂,還是追求自我實現、意義和社會聯繫的過程。

幸福感的定義

  正向心理學中的幸福感被分為兩個層面:

  1. 情感幸福感(Hedonic Well-being):來自生活中的愉快經歷,與快樂和滿足感有關,通常是短期的感覺。
  2. 生活意義感(Eudaimonic Well-being):來自於實現自我、成長與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的長期滿足,這是一種基於個人價值與目標的深層幸福感。

幸福感的來源:正向心理學的關鍵概念

  正向心理學揭示了幾個能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,這些因素不僅能增強我們的情感幸福感,還能幫助我們建立更有意義的生活。

1. 正向情緒的培養
  正向情緒是幸福感的基石。透過積極的心態,我們可以改善情緒反應,增強心理韌性,並提升生活滿意度。

  • 感恩練習:每天列出三件值得感謝的事,有助於將注意力聚焦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。
  • 幽默感:笑對生活能有效減少壓力並提升幸福感。
  • 活在當下:專注當前,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,減少對未來的過度焦慮。

2. 全心投入與心流體驗
  全心投入是指在某一活動中完全投入自我,達到高度專注與沉浸,這種狀態被稱為「心流」。這種經驗能帶來深層的滿足感,讓我們在過程中獲得快樂。

  • 設定挑戰性目標:選擇能激發興趣和能力的目標,讓自己能夠完全投入其中。
  • 專注當下:專心於每一刻,讓自己不被外界打擾,進而獲得心流體驗。

3. 正向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護
  穩定的社會聯繫對幸福感至關重要。擁有支持性的人際關係能提供情感支持,幫助我們面對挑戰並提高生活滿足感。

  • 建立親密關係: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關係,能在困難時期為我們提供支持與安慰。
  • 分享與付出: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分享快樂、成功與感受,可以加深情感聯繫,促進互相支持。

4. 生命意義的探索
  當我們找到生活的目的與意義,能夠感受到深層的充實感。無論是透過信仰、社會服務或自我實現,生命意義的追求能使我們超越眼前的困難,持續保持正向心態。

  • 探索人生意義:發現自己生活的核心價值與目標,並以此指引日常的選擇和行動。
  • 助人為樂:透過幫助他人,無論是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,都能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與價值感。

5. 成就感與自我實現
  追求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能帶來深層的滿足感。當我們挑戰自我並達成目標時,會感到內心充實與有意義。

  • 設定並達成目標:設定有挑戰的目標,並逐步達成,能夠帶來成就感和自信。
  • 終身學習與成長:持續學習新知識或技能,挑戰自我,不斷成長,能增強內心的滿足與成就感。

  幸福感並非單純來自外部條件,而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態度、情感和生活方式。正向心理學強調,積極情緒、人際關係、個人成長和樂觀心態等因素對幸福感有著深遠影響。通過積極培養這些方面,我們可以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,從而實現真正的幸福。